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一化三改造”)。
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略)
3、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总结
对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农业: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从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手工业:供销合作小组--供销合作社--生产合作社。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和平赎买。对官僚资本采取无偿没收的政策,对民族资本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针,采取赎买政策;从中国国情出发,在工业中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等低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然后发展为单项公私合营,再发展到全行业公私合营等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把对经济制度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到1956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中国已经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五、社会主义若干重大理论问题的探索成果
1、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工作。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
2、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发展动力。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毛泽东指出:在政治上要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在经济要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 ;在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上要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在科学文化工作上,要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