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家庭学习网吧”在庐江农村已有100多家。
“现在农村大多通宽带,但并不是家家户户都能用上电脑。”该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还记得,全县开始推广“农村信息直通车”时,就有不少村民来问,信息直通车是什么车?几点开车?
为了给远离信息时代的农民扫盲,庐江提出,让农民“触网”,这是农民转岗岗前培训、休闲健康学习、素养提升的最佳通道。该县在每个镇至少建立两至三个集中“学习网吧”,配有专职电脑老师给农民上课。为让农民就近学习,今年特地选择了部分电脑富足的农户为“家庭学习网吧”,向村民开放,并配上近千册书籍,成了一个家门口的学习点。
一扇致富天窗
“西瓜坐果率低,怎么办?”
白湖镇六岗村村民王祖远最近把这道种植难题发到了网络上,很快得到了第一个回复:通过控制瓜藤与西瓜争养分的技术,一亩大棚西瓜地一季平均能产近万斤西瓜。
现在,王祖远只要有空,就泡在“家庭学习网吧”里,随时学习网友给他支的妙招。一个“家庭学习网吧”就像一个学习小组,相似的种植户聚在一起互相学习,很多农民即使自己买了电脑,也宁愿去学习网吧里几个人挤一台电脑,相互商量。湖北快学网www.hbkxw.com
王祖远说,学会上网后,按新法来种植西瓜,估计每亩可增加收入4000多元。
会上网,才能打开致富“天窗”,在庐江,农民“家庭学习网吧”的第一站就是电脑操作课。
“刚开始看到键盘上成片的‘格子’就发慌,我用过的电器加起来也没这么多按钮啊!”扛了半辈子锄头的王祖远,之前根本没摸过电脑,是镇里的电脑老师手把手教出来的。每个月,镇里都安排免费的电脑培训课,电脑老师还随时下村,处理各种各样的电脑问题:“我的邮箱为什么打不开”、“论坛怎么上”、“QQ要申请的吗”……
与家庭学习网吧配套的庐江农民学习网,还专门收集各种各样的农业专家讲座、农业生产等信息,供农民学习用。汤池镇马槽村农民张纪先就从中“淘”到了宝苏玉糯2号,“普通的玉米每斤不过一元多,我试种了这种新玉米品种后,可卖到两三块钱一斤,一亩地收入3000多块呢。”
一种时尚生活
“昨天晚上,县政府广场,我们最爱的文艺演出开场了,村民从四面八方赶来,散场了还不肯离去,要是每天都有这样的演出该多好啊……”
庐城镇一家“家庭学习网吧”主人方捷妮的这篇博客,最近上了镇里的“博客报”,这已是她第N次见报了。
翻开这张“博客报”,里面的文章全部来自本地农民的博客,镇上的文艺活动、自家的低碳生活在农民笔下呼之欲出。
“现在每周一期,我还为‘稿子’太多而烦恼,村里天天写博客的就有二三十人。”“博客报”编辑余琼说。方捷妮坚持写博客很多年了,自从她家设为“家庭学习网吧”后,还组织起一个“农民博客小组”,平时经常定个主题,由大家分头采写。
方捷妮笑着说,博客还让更多人分享了别人的成功经验。一次,她看到邻居的博客里提到农家如何过低碳生活,她马上回家试验,还把自己的小方法也回帖上去了,一时间,低碳在这个小村庄里盛行。 一大早,庐江县盛桥镇山南村村民徐建华家里的2台电脑就开始“工作”了,20多个村民围着它分成五组轮流上网,门口还不断有村民涌进来,就像一个小型的网吧。
这样的“家庭学习网吧”在庐江农村已有100多家。
“现在农村大多通宽带,但并不是家家户户都能用上电脑。”该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还记得,全县开始推广“农村信息直通车”时,就有不少村民来问,信息直通车是什么车?几点开车?
为了给远离信息时代的农民扫盲,庐江提出,让农民“触网”,这是农民转岗岗前培训、休闲健康学习、素养提升的最佳通道。该县在每个镇至少建立两至三个集中“学习网吧”,配有专职电脑老师给农民上课。为让农民就近学习,今年特地选择了部分电脑富足的农户为“家庭学习网吧”,向村民开放,并配上近千册书籍,成了一个家门口的学习点。
一扇致富天窗
“西瓜坐果率低,怎么办?”
白湖镇六岗村村民王祖远最近把这道种植难题发到了网络上,很快得到了第一个回复:通过控制瓜藤与西瓜争养分的技术,一亩大棚西瓜地一季平均能产近万斤西瓜。
现在,王祖远只要有空,就泡在“家庭学习网吧”里,随时学习网友给他支的妙招。一个“家庭学习网吧”就像一个学习小组,相似的种植户聚在一起互相学习,很多农民即使自己买了电脑,也宁愿去学习网吧里几个人挤一台电脑,相互商量。
王祖远说,学会上网后,按新法来种植西瓜,估计每亩可增加收入4000多元。
会上网,才能打开致富“天窗”,在庐江,农民“家庭学习网吧”的第一站就是电脑操作课。
“刚开始看到键盘上成片的‘格子’就发慌,我用过的电器加起来也没这么多按钮啊!”扛了半辈子锄头的王祖远,之前根本没摸过电脑,是镇里的电脑老师手把手教出来的。每个月,镇里都安排免费的电脑培训课,电脑老师还随时下村,处理各种各样的电脑问题:“我的邮箱为什么打不开”、“论坛怎么上”、“QQ要申请的吗”……
与家庭学习网吧配套的庐江农民学习网,还专门收集各种各样的农业专家讲座、农业生产等信息,供农民学习用。汤池镇马槽村农民张纪先就从中“淘”到了宝苏玉糯2号,“普通的玉米每斤不过一元多,我试种了这种新玉米品种后,可卖到两三块钱一斤,一亩地收入3000多块呢。”
一种时尚生活
“昨天晚上,县政府广场,我们最爱的文艺演出开场了,村民从四面八方赶来,散场了还不肯离去,要是每天都有这样的演出该多好啊……”
庐城镇一家“家庭学习网吧”主人方捷妮的这篇博客,最近上了镇里的“博客报”,这已是她第N次见报了。
翻开这张“博客报”,里面的文章全部来自本地农民的博客,镇上的文艺活动、自家的低碳生活在农民笔下呼之欲出。
“现在每周一期,我还为‘稿子’太多而烦恼,村里天天写博客的就有二三十人。”“博客报”编辑余琼说。方捷妮坚持写博客很多年了,自从她家设为“家庭学习网吧”后,还组织起一个“农民博客小组”,平时经常定个主题,由大家分头采写。
方捷妮笑着说,博客还让更多人分享了别人的成功经验。一次,她看到邻居的博客里提到农家如何过低碳生活,她马上回家试验,还把自己的小方法也回帖上去了,一时间,低碳在这个小村庄里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