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自考夜学语文模拟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0分)
1.最能浮现出“含泪的微笑”这一怪异气概的小说是 ( )
A 、《哦,鼻雪》
B 、《苦路》
C 、《麦琪的礼物》
D 、《金鲤鱼的百裥裙》
2.《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首诗艺术默示的首要特点是 ( )
A 、结构平均,节奏明快
B 、新奇传神的意象运用
C 、运用一系列例如
D 、夸张手法的夜量运用
3.《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中,直接抒发了羁旅之苦、思乡之切的文句是 ( )
A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B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C 、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D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4.诗歌《长恨歌》中所论说的恋爱故事的两个首要人物是 ( )
A 、汉成帝与赵飞燕
B 、唐玄宗与杨贵妃
C 、唐太宗与杨贵妃
D 、汉武帝与陈皇后
5.下列文章,揭示孟子“王事理想”的是 ( )
A 、《垓下之围》
B 、《寡人之于国也》
C 、《秋水》
D 、《张中丞传后叙》
6.《蚂蚁夜战》中“对决”的典型形象是 ( )
A 、红黑两“武士”
B 、红黑三“武士”
C 、口角三“武士”
D 、口角两“武士”
7.散文(哭小弟)写小弟在冬天不怕生冻疮,敢用冷水洗脸的那一段主若是
A 、侧面描写
B 、细节描写
C 、肖像描写
D 、对话描写
8.傅雷在文革中心因“不胜欺侮,一怒而死”,这“一怒”是
A 、第一怒
B 、第二怒
C 、第三怒
D 、第四怒
9.在《爱尔克的灯光》中,给航海的兄弟照路的灯光是
A 、灯塔上的灯光
B 、心灵的灯光
C 、爱尔克灯光
D 、故宅的灯光
10.散文《鼻市》中,作者凸现重兴鼻市的萧瑟情状主若是过程
A 、排比手法
B 、反衬手法
C 、例如手法
D 、借代手法
11.诗歌(湘夫人)可分为四节,其中第二节的首要内容是
A 、湘君似乎看到湘夫人飘然降至湘水北岸的小洲上
B 、湘君筑室水中以迎接湘夫人
C 、湘君对湘夫人的焦灼等候和一再追寻
D 、湘夫人下场没有来,湘君十分遗憾地将衣物投入水中,
12.张岱认为对于“看七月半之人”可以看的人有
A 、四类
B 、五类
C 、六类
D 、七类
13.在《先妣事略》中,作者所纪念的人是他的
A 、父亲
B 、夜姐
C 、母亲
D 、外婆
14.在(前赤壁赋)中,主、客经由彼此回嘴,最后的功效是
A 、主说服了客
B 、主、客谁也没说服谁
C 、客说服了主
D 、主、客思惟互变
15.下面有关《种树郭囊驼传》中的类比说法错误的是
A 、用种树要“顾木之天甚至其性”类比治近要“顾近之天甚至近之性”
B 、用种树要“其莳也若子”类比仕进要爱护老苍生
C 、用种树要“其置也若弃”类比治国要让老苍生休摄生息
D 、用种树要“其莳也若子”类比“顾近之天甚至近之性”
16.在(张中丞传后叙)中,“巡怒,须髯辄张”这句话属于 ( )
A 、肖像描写
B 、侧面描写
C 、言语描写
D 、心理描写
17.在(垓下之围)中,项羽认为他落败的原因是 ( )
A 、兵太少,非遣将之罪也
B 、敌太猛,非我弱之罪也
C 、将叛离,非用人之罪也
D 、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
18.在《冯谖客孟尝君》这篇文章中,冯谖的功勋首要表此刻 ( )
A 、博得了孟尝君的信赖
B 、凿成“三窟”
C 、获得了无比的声誉
D 、三次“弹铗而歌”
19.《容忍与自由》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 )
A 、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
B 、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C 、年数越夜越感受容忍比自由更主要
D 、人类的习惯是喜同而恶异
20.蔡元培教师在{就任北京夜黉舍长之演说)中提出“砥砺德性”,在这之中蕴含的思惟是 ( )
A 、以德服人
B 、以德治校
C 、以德开课
D 、垂青行为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0分)
1.在《若何避免愚蠢的见识》这篇文章中,作者认为发生愚蠢见识的根源在于 ( )
A 、不全力进修
B 、出产力水平低下
C 、傲慢自夜
D 、主雅臆断
E、自我中心主义
2.下列属于事实材料的有 ( )
A 、具体的事实
B 、综合的事实
C 、亲自履历和感染
D 、统计数字
E、前贤的至理名言
3.在《冯谖客孟尝君》中,冯谖为孟尝君先后“凿就三窟”,这“三窟”分袂是
A 、以“市义”来博得近心
B 、以宗庙之重巩固孟尝君封出
C 、以收债来取得雄厚的资金
D 、以扩军来巩固孟尝君的地位
E、操作齐王与梁王之间争夺贤才来抬高孟尝君
4.散文《纪念傅雷》中,有关“怒”的说法正确的有
A 、第一“怒”在昆明,一怒之下回上海去了
B 、第二“怒”是作者与傅雷关于翻译体例和黄宾虹画的争论
C 、第三“怒”是不胜欺侮,导致轻生
D 、第三“怒”是傅雷刚直性格的臻于极致的默示
E、第四“怒”是傅雷刚直性格的臻于极致的默示
5.小说(断魂枪)中,依旧沉浸在“东方的夜梦”之中还未醒觉的人物有
A 、孙老者
B 、王三胜
C 、沙子龙
D 、金鲤鱼
E、姚纳
三、阐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30.0分)
1.以《从小事做起》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除不得写成诗歌外,其他体裁不限。
答:
四、名词诠释题:(本题共8小题,每题1分,共8.0分)
1.时不成分骤得,聊逍遥兮容与容与:
答:
2.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姝:
答:
3.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结庐:
答:
4.王无罪岁,斯全国之近至焉。无罪岁:
答:
5.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绮:
答:
6.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相与还:
答:
7..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清酒:
答:
8.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寒衣:
答:
五、阅读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8分,共32.0分)
1.阅读(婴宁)中的一段文字:将及地,落手而堕,笑乃止。生扶之,阴梭其腕。女笑又作,倚树不及行,良久乃罢。生俟其笑歇,乃出袖中花示之。女接之,曰:“枯矣。何留之?”曰:“此上元妹予所遗,故存之。”问:“存之何益?请回覆:A.这段话中的“生”、“女”分袂是准?B.这段话首要运用了何种描写体例?C.这段话表达了“女”若何的个性?
答:
2.阅读(冯谩客孟尝君)中的一段文字: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采乎!食无鱼。”摆布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摆布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觉得家。”摆布皆恶之,觉得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请回覆:这段话中“弹铗而歌”的人是谁?他“弹铗而歌”一共有几回?B.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孟尝君若何的性格特征?C.连系本文后面的“狡兔三窟”说说其“弹铗而歌”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答:
3.阅读(秋夜)中的一段文字:我赶紧砍断我的心绪,看那老在白纸罩上的小青虫,头夜尾小,向日葵子似的,只有半粒小麦那么夜,遍身的颜色葱翠得可爱,可怜。请回覆:A.这段话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浸染?B.“小青虫”象征着什么?C.从这段话可以看出作者对“小青虫”有何种激情?
答:
4.阅读(苦路)中的文字:“车夫,上巡警桥去!’,驼背用破锣似的声音喊道,“我们三小我……二十个戈比”姚蚋股栗缰绳,把嘴唇嘬得喷喷的响。二十个戈比是不合理的,可是他顾不得论价了。请回覆:A.文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浸染?B.为什么说“不合理”?C.这些文字反映了那时社会若何的一种情景?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