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上午10时,大三女生王婵上完课后,拎着书包直接走到玉林师院里一条新建的小街,“哗”地拉起一间门面的铁卷帘——又一天的生意开张了。
这样,不到10分钟,面前的课桌变成柜台,大学生变成了店老板。
这间名为“十缘时尚”的小店主要经营各种小商品,包括女生饰物、学习用品以及各种时尚小摆件等。王婵是这间小店的老板之一。去年年底,她跟同校的另两名女生每人拿出2000元成本,合伙开起了这家小店。
小店所在的这条小街名为“大学生创业街”,位于学校东区学生宿舍区附近,有10余个门面。
这些门面是玉林师院学工部去年11月所建,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给学生创业提供一个身边的实践平台”。
该校学工部教育管理科主任乔鹏老师介绍,“大学生创业街”门面只提供给在校学生经营,有意向的学生只需将创业报告提交给学工部,通过审核后就能获得经营权;学校不收门面租金,只收水电费。
记者在现场看到,门店的房屋由统一的上漆铁皮所建造,白底蓝边,看起来整洁素雅;而各门店的经营项目也五花八门,有奶茶店、复印店、电脑配件店等,门前学生来来往往,人气相当不错。
才开门一会儿,王婵就卖了30余元货品。她告诉记者,平时就是几个合伙的同学轮流看店,没课的才来,所以基本不影响学习。
店里数百种商品货源都是她们自己开发。货主要来自三个通道:一是本地的批发交易市场,二是网上搜索购买,三是外地同学帮买货发货。货多就租车运;货少时,几个人就坐公交车一袋一袋从批发市场或物流公司把货提回来。
谈到近一年来的“店主”生涯,王婵感慨良多,“很辛苦也很有收获”。本小利薄的生意,还是几个人合伙,利润自然就很一般,但却“足够生活费了”。
但她说,最大收获不是赚到生活费,而是逐渐拥有一定的自主创业能力,就业观念也有了改变——“以前觉得毕业后就是要进单位、企业,现在看来自主创业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尽管辛苦,但很充实。”
隔壁的几家店看起来运营得风风火火。梁国庆等几个计算机系的同学合伙开了这家电脑配件零售店,同时还提供上门维修服务。他说,开店不仅可以将专业知识边学边用,在进货卖货的过程中还大大提高社会交际能力,弄清了做生意的流程。
李伟梅和几位同学开的“学子复印店”还玩起了“资本运营”。考虑到无力担负大型复印机的高昂成本,她们拉到校外一个愿意投资的老板,由对方提供3台机器,她们负责运营,利润分成。她们再投资买了几台电脑,店铺就开张了。目前,这个店是这条创业街上利润最高的店铺之一。
“大学生创业街”的建立在学生中产生了很大反响,许多人跃跃欲试。据悉,学校准备扩建一些门店,以满足更多学生创业需求,同时对已开业的门店进行运营监督,情况糟糕的将被收回经营权,给拥有更好项目的同学去做。
“当今,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拓宽就业渠道显得十分迫切。建造‘大学生创业街’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将同学们的被动就业观变为主动创业观。同时通过打开一扇‘窗户’,让他们提前接触社会、融入社会,而不再是‘象牙塔’里只会埋头读书的书生。”乔鹏老师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