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届“蚁族”毕业半年后的月薪,其中低收入就业全漂族(即大学所在地和家乡都不在就业地)为1240元,低收入就业半漂族(是指家乡不在就业地但读书在就业地)为1129元,仅相当于同届毕业生全国平均月薪(2129元)的约一半,其毕业半年内离职率,低收入就业全漂族为46%,低收入就业半漂族为51%,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8%)。
“蚁族”比较多地集中在销售类职业,较高比例受雇于民营企业和小企业。从背景来看,低收入就业漂族的大学毕业生更多来源于农民与农民工的家庭阶层。2009届“蚁族”较多地来自经济不发达地区,其家乡基本来自地级及以下城市或农村。
选择留学的大学毕业生在增多
调查还显示,2009届大学毕业生中,高考时是根据职业规划选择专业者本科只占6%、高职高专占9%。本科毕业生主要是根据“兴趣爱好”(29%)选专业,高职高专毕业生则主要是根据“该专业将来就业容易”(28%)。
同时,选择留学的毕业生在增多,留学最多的本科专业大类是工学(27.6%),留学就读最多的研究生专业是工商管理(20.1%);学历目标比例最高的是硕士(74.6%)。毕业生留学最主要的理由是接受先进的教学方式(33%)。留学后的工作意愿比例最高的是留在国外短期工作(36%),而回到中国来工作的占31%。
中部地区学生最不满意母校
调查显示,2009届大学毕业生对母校的总体满意度下降,从高到低依次为“211”院校83%,比2008届低3个百分点;一般本科院校74%,比2008届低5个百分点;高职高专院校68%,比2008届低2个百分点。中原区域经济体(包括河南、湖北、湖南)的2009届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最低。毕业生认为高校教育最应该改进的三大方面依次是“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课程内容不实用或陈旧”和“培养主动学习能力不够”。
高校应该教学生“走后门”求职
麦可思调查研究显示,2009届大学毕业生的主要求职成功渠道更加多样化,“211”院校毕业生主要通过大学招聘会,一般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是通过亲朋好友。利用网络找工作也是现在非常流行的途径之一。
与2008届毕业生相比,大学招聘会的成功所占比例大幅度下降。而通过亲朋好友和专业求职网站等求职成功的比例较上届有所上升。
但麦可思提醒,“通过亲友得到招聘信息”并非就是要靠“拉关系”、“走后门”才能得到工作,而是可通过父母、亲戚、朋友等各种社会关系获知求职机会。事实上,美国大学求职辅导中专门有一项是“怎样拓展社会关系”,而这一点在中国大学的求职辅导中几乎被完全忽视。这就提醒毕业生要主动地给自己寻找求职机会,但能不能把握好这个机会最终还是得靠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