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团体社会工作
课程代码:0279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属于社会工作专业的必修课,小组工作的方法是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之一,在整个专业知识构成中居于重要的地位。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在学习了社会工作概论、社会学概论等基础课程之后,通过本课程的进一步学习,达到熟练运用小组工作的方法开展助人的实务,能够组建小组、带领小组并评估小组工作。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专业必修课,在学习此课程前,应先学习社会工作概论、社会学概论、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等基础课程,从而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知识,更好地将社会工作应用付诸具体实践。个案工作也是本课程的先期课程,从而能更好地开展小组中的个案工作。学完本课程之后,可进一步学习社区工作、社会工作行政与管理、社会工作评估等相关课程,以便能在扩大学习的视野,更全面地掌握社会工作知识,将社会工作的相关理论融会贯通,达到最佳的助人效果。
第二部分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小组工作概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讲清楚基本的一些概念,使学生明白小组工作在整个社会工作架构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从小组工作的功能、意义、目标等角度明晰小组工作的出发点,以及小组工作与个案工作、社区工作等社会工作主要方法的明显区别和联系,讲清楚小组工作的特色所在。要求掌握小组工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尤其是小组和小组工作等核心概念,并对我国内地及港台地区的小组工作发展情况有基本的了解,区分不同概念之间的区别及联系。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小组工作的内涵(重点)
识记:小组;小组工作;科诺普卡对小组工作的定义;汤因比馆;胡尔馆;小组工作专业化的标志。
理解:小组工作的特征;小组工作的功能;小组的内涵。
应用:组成小组(人为小组)和自然小组的优缺点比较。
(二)小组的特点(次重点)
识记:专业小组工作在我国内地发展的时间;ASGW成立的时间;有哪些学者对小组工作提出了定义?约瑟夫。何西。普拉特;耶西。戴维斯、弗兰克。帕森斯、科第。马希;社会化。
理解:小组的特征;小组工作类型表;小组工作专业化时期的发展特点。
(三)小组工作的发展历史(一般)
识记:小组工作缓慢发展的两个表现、小组工作快速发展的表现。
理解:旧中国时期,小组工作在内地发展的五种类型。
应用:小组工作在港台地区的发展概况。
第二章 小组工作的价值观和职业伦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认识价值在小组工作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弄清楚小组工作的魅力正是在于价值观的介入,而小组工作的实务困难也正在于此,正确认识价值对小组工作实务将产生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要求在学习本章内容后,能结合小组工作的工作原则,正确对待小组工作者、小组成员、机构等各方面的价值观介入对小组工作产生的影响;在遵循小组工作原则的前提之下,灵活掌握工作技巧,正确理解保密的相对性。本章学习的重点是小组工作的价值观,难点在于案例分析。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小组工作的价值观(重点)
识记:价值观;社会工作的价值观。
理解: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放弃保密原则。
应用:案例分析一:如何应付退组的组员、案例分析二:技术的运用和滥用、案例分析三:保密的相对性;科诺普卡所提出的小组工作的伦理守则。
(二)小组工作的职业伦理(次重点)
理解:社会工作价值观在小组工作中的体现;小组工作价值观的五个原则。
(三)小组工作在中国运用中应遵循的原则(一般)
第三章 小组工作理论与小组动力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对小组工作的理论有较全面的了解,并对需要理论、小组动力理论、镜中自我理论等内容作重点掌握。要求在对理论有较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最终和实务工作结合起来,以理论指导实务工作,并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充实、完善相关理论。本章涉及诸多理论,应对每种理论有基本的了解,并着重应用能力。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理论的综合运用(重点)
识记:需要理论、小组动力学理论、社会学习理论、镜中自我理论、交流分析理论、小组动力。
理解:需要理论对小组工作的启示、小组动力学对小组工作的启示、社会学习理论对小组工作的启示、镜中自我理论对小组工作的启示、交流分析理论对小组工作的启示、小组动力流程图。
应用:影响小组动力的因素。
(二)理论的基本知识(次重点)
识记:需要理论、小组动力学理论、社会学习理论、镜中自我理论、交流分析理论、小组动力等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理解: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的内容、镜中自我理论的内容、交流分析理论的内容、小组动力的涵义。
(三)小组动力流程图(一般)
识记:艾丽思和费希提出的小组动力流程图;杨极东提出的小组动力基本模型;徐西森提出的小组动力因素及流程图。
理解:多变项的小组动力因素及其流程模型。
第四章 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及其理论基础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明白小组工作模式在小组工作理论架构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并以之指导具体的实务工作。掌握每一种模式的代表人物、主要内容、理论基础及其在小组工作中具体运用,尤其是重点掌握社会目标模式、互惠模式、治疗模式三种小组工作模式的内容及其运用;并能从纵向以及横向的角度分别对不同模式进行对比分析。本章涉及小组工作的工作模式,三大模式既是学习的重点,三大模式的相互比较也是学习的难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小组工作的三大模式及其运用(重点)
识记:社会目标模式、互惠模式、治疗模式、发展性模式、行为环境论、生活空间论、互动理论、场域理论、阿德勒、弗洛伊德、莫雷诺、米德、勒温、考夫卡、库利、布卢默。
理解:系统功能理论的四个原则、治疗模式的理论基础、发展性模式的理论基础。
应用:社会目标模式小组工作的内容和具体运用、互惠模式在小组工作的内容和具体运用、治疗模式小组工作的内容和具体运用、发展性模式小组工作的内容和具体运用、综合比较社会目标模式、互惠模式、治疗模式、发展性模式四种模式的区别与联系;综合论述社会目标模式、互惠模式、治疗模式、发展性模式四种模式在小组工作具体运用中的优缺点。
(二)发展性模式及其运用(次重点)
识记:社会目标模式、互惠模式、治疗模式、发展性模式等模式的代表性人物;提出的时间;场域理论、场域理论的代表人物;心理剧、泊斯、罗杰斯、葛拉瑟。
理解:互惠模式的理论基础。
应用:互动理论的主要内容、互动理论在小组工作中的具体运用。
(三)小组工作的其他模式(一般)
第五章 小组的领导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弄清楚小组领导者在小组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并正确认识小组领导者的角色,明白小组领导者的优势所在,及容易犯的错误和步入的陷阱,从而习得正确的领导方式,并能有效地领导一个小组。要求掌握小组领导、协同领导等重要概念,重点掌握小组领导的不同技巧并能熟练运用。本章的实务操作性很强,重点是小组领导的各种技巧及正确认识小组领导者在小组中的角色,难点是各种技巧的正确运用和案例分析。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小组领导及其技巧(重点)
识记:小组领导、反情感转移、对质、柏恩斯、专权式、民主式、放任式、领导者的角色。
理解:有效的小组领导特质、小组领导的方式、带领小组的基本技巧有哪些?初为小组领导者的问题和担心;案例分析一:积极倾听的技巧;案例分析二:反映的技巧;案例分析三:澄清的技巧;案例分析四:微型演讲的技巧;眼睛应用的技巧。
应用:如何正确认识小组领导者在小组中的角色、小组促进和干预的技巧。
(二)协同领导及其技巧(次重点)
识记:协同领导。
理解:协同领导的模式、协同领导的优点、协同领导的缺点、协同领导过程的具体内容。
应用:简述小组领导者容易掉入的陷阱;小组领导者误入自恋陷阱时的表现;小组领导者反情感转移的表现;小组领导者情感枯竭原因。
(三)小组中的挑战(一般)
理解:小组中对个人的挑战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小组中经常被挑战到的一些主题有哪些?小组领导者容易陷入的四个自恋陷阱。
应用:小组领导者在处理阻抗时的三个步骤。
第六章 小组的沟通和冲突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沟通和冲突在小组中的地位和意义,并掌握有效的小组沟通的技巧,正确处理小组中的冲突。本章实务操作性很强,要求掌握沟通和冲突的基本概念,对比分析不同沟通方式的优缺点,明白每一种沟通方式都有其特点;掌握小组中冲突的类型和表现,正确处理小组中涉及组员、小组领导者、小组等诸多层面的冲突。本章学习重点是小组中沟通的冲突的技巧,难点是正确解决冲突的技巧及案例分析。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小组沟通(重点)
识记:沟通、链状沟通、丫状沟通、轮状沟通、环状沟通、开放式沟通。
理解:沟通的内涵、沟通过程的七个要素、小组沟通方式有哪些?简述影响小组沟通的因素、。
应用:比较分析五种不同的沟通方式的优缺点、沟通出现障碍的原因有哪些?社工进行有效沟通的原则、解决冲突的策略。
(二)小组冲突(次重点)
识记:冲突。
理解:冲突的作用、冲突的特点、小组冲突的类型、解决冲突的策略、小组冲突的解决原则。
应用:如何正确认识小组中的冲突。如何正确解决小组中的冲突;案例分析一:小组冲突的类型及其正确解决办法;案例分析二:小组冲突的类型及其正确解决办法。
(三)冲突行为问卷设计(一般)
应用:冲突行为问卷评估、设计冲突行为问卷。
第七章 小组构成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白小组的存在和运行既受到静态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动态因素的制约,小组构成的状况对助人的实际效果、成员目标的达成、小组目标的实现都有很大的影响。小组的结构要素构成一个完整的小组功能,各要素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小组工作者应该优化小组结构,提高小组工作的助人效果。工作者的基本素质决定着小组工作的成败,所以,工作者必须学会处理好与成员和机关等的关系。小组的目标是通过活动节目实现的,所以,活动的设计和推行是小组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责。要求掌握影响小组构成的内部要素和外部要素,并能充分利用小组结构去帮助小组成员。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小组构成的要素(重点)
识记:小组构成、小组构成的内部要素、小组构成的外部要素。
理解:小组构成的10个静态要素、小组静态结构要素相互间的关系、工作者和成员的区别、小组的作用、小组工作者应具备的能力、小组工作者的素质要求、小组协议的内容、小组协议的形式、工作者与机构的关系。
应用:如何正确认识小组成员在小组中的角色、如何正确认识小组工作者在小组中的角色、如何合理地设计小组活动的节目。
(二)小组协议(次重点)
识记:小组协议、个别协议、互惠协议、互助协议、互赖协议、独立协议。
理解:帮助成员时,哪些行为易于被成员拒绝;帮助成员时,哪些行为易于被成员接受;小组工作者和成员的区别。
应用:如何合理设计小组的规模、如何合理设计小组的时间、如何合理设计小组的空间。
(三)小组研究的提纲(一般)
第八章 小组的筹备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清楚地认识和寻找成员的真实寻求的意义,需要工作者能够对成员的寻求进行系统的评估,在评估的基础上,确定目标,真正做到与成员同行;在制订小组计划书时,要将下列要素放进去:小组的理念、小组的目标、小组成员的构成、小组的特征、明确的目的、初拟的程序计划和日程、成员的招聘计划、需要的资源、预料中的问题和应变计划、预算和小组的评估方法。本章学习的重点是小组筹备的内容,难点是如何很好地选择小组成员,如何合理地制定一份小组的计划书。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小组筹备(重点)
理解:如何很好地进行小组成立前的筹备工作;小组组合的内容;组前会谈和聚会前的准备的内容。
应用:如何很好地选择小组中的组员。
(二)小组方案设计(次重点)
理解:小组计划书主要包括的内容、小组计划书示例。
应用:如何合理地制定一份小组的计划书。
(三)小组成员的构成(一般)
第九章 小组初期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明白对小组阶段的划分是有不同观点,一般可将其分为初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工作者要充分理解成员在进入小组初期时的心理状态,分析小组所处的阶段和成员的特征,制订一个完整的工作计划。小组第一次聚会是小组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阶段,因此,工作者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和安排,为成员创造一个安全、可信赖的环境,促进成员之间的相互了解,为建立一个信任的工作关系奠定基础。要求掌握小组规范的概念,及小组初期的特点、小组规范的作用等内容,并能结合上下各章比较分析小组初期的特点。本章学习的重点是小组阶段的划分方法有哪几种;如何把握小组初期的特征和工作;结合中国人的特点,分析初期工作者主要担当哪几种角色;在给定的一个具体案例中,分析小组所处的阶段和成员的特征,并阐述工作者应该如何介入。学习的难点是案例分析,以及如何正确认识成员、小组工作者、机构、凝聚力等不同要素在小组工作初期的特征、表现、角色等内容,以及其与中期、后期等不同阶段的区别和联系。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小组初期(重点)
识记:小组规范、小组初期。
理解:小组第一次聚会时的特点;组员在第一次聚会时由于焦虑常有哪些问题表现?小组规范形成时的特点是什么?小组规范形成时的工作内容?
应用:小组第一次聚会时的工作内容;结合案例分析,该小组所处的阶段和组员的特征,并阐述工作者应该如何介入;小组初期常采用的小组活动的类型有哪些,并加以阐述。
(二)小组初期的特征(次重点)
(三)小组初期中的冲突形式和内容(一般)
第十章 小组中期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白小组中期是开展工作的最佳时间,需要抓住时机,带领小组开展工作,以实现小组目标。小组进入中期后,成员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工作者要学会如何面对和处理小组的冲突。本章的重点是如何把握小组中期的特征和工作;结合中国人的特点,分析小组中期工作者主要承担哪几种角色;在给定的一个具体案例中,分析小组所处的阶段和成员的特征,并阐述工作者应该如何介入。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小组冲突(重点)
识记:小组中期。
理解:小组冲突时的特点;小组冲突的形式;小组冲突时的工作内容;成员沉默的原因;小组中的次小组问题。
应用:小组中期常采用的小组活动的类型有哪些,并加以阐述;如何正确看待小组中的冲突现象,并加以正确地解决冲突?
(二)小组成熟(次重点)
理解:小组成熟时的特点;小组成熟时的工作内容。
应用:小组成熟时常采用的小组活动的类型有哪些。
(三)小组中期的凝聚力(一般)
第十一章 小组后期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明白小组进入后期意味着小组明白的实现和小组的结束,此时期的工作包括小组的评估、成员的离组情绪的处理和离开小组后的安排、转介及其跟进工作;明白"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即使是能干的小组工作者也无法改变这一成员离开、小组结束的最终结局,而且也应该使成员正确地面对小组的结束。这其中就涉及到小组结束的技巧,以及结束阶段成员的不同表现,不论是逃避、否认或冲突等做法都应加以正确处理。本章的重点是小组进入后期的最主要的标志是什么;后期的小组成员有哪些特点;小组后期的特点是什么;如何巩固成员在小组中的改变成果;工作人员应该如何做好跟进工作;如何看待组外资源对成员的影响。如何把握小组后期的特征和工作;在给定的一个具体案例中,分析小组所处的阶段和成员的特征,并阐述工作者应该如何介入。学习的难点是小组结束的技巧和小组评估的技巧。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小组后期的特点、内容和工作技巧(重点)
识记:小组后期、转介。
理解:小组后期的特点;小组后期的目标;小组后期的任务;小组后期离别的准备和情绪的处理;如何采取措施,降低小组对成员的吸引力;在小组结束阶段,小组评估的方式有哪些?在小组结束阶段,成员自评的主要内容;在小组结束阶段,观察人员或督导的评估的主要内容;评估的方法有哪些?小组结束阶段,应该如何处理最后的离别?
应用:小组后期的工作内容;小组后期开始的离组准备;小组结束的技巧。
(二)小组评估(次重点)
识记:工作者自评、成员自评、观察人员或督导的评估。
理解:小组评估的方式。
应用:在小组结束阶段,小组评估的技巧;小组结束后的跟进措施有哪些?
(三)小组工作记录表(一般)
应用:小组活动记录表、小组工作总结记录表、团体满意度自我评估表。
第十二章 小组的评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明白小组评估的重要性,是对小组工作效果、助人目标的达成程度、工作方法的正确性、成员的感受、小组工作者的反省等多方面进行评价和反思的必要步骤,也是小组工作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要求掌握小组评估的方法、技巧,以及不同类型的评估方法的优缺点,最终能独立设计小组评估方案和小组评估的报告。本章学习的重点是小组评估的方法和技巧,小组评估方案的设计。学习的难点是如何撰写小组评估的报告。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小组评估(重点)
识记:小组评估、过程评估、结果评估、组前计划评估、小组需求评估、小组过程的监测评估、小组的效果评估基线数据、前测、后测、跟进测量、目标行为。
理解:小组评估的类型、评估的作用和意义、单一个案设计的目的;常用的测量工具有哪些?怎样选择小组评估的测量工具?小组评估中,如何进行评估资料的搜集?小组评估应该遵循的原则。
应用:评估时,如何进行AB设计?
(二)撰写评估报告(次重点)
理解:在资料收集时,应该特别注意的因素;评估报告的撰写准备;研究性评估报告的格式要求。
应用:如何撰写评估报告?
(三)测量工具的选择(一般)
第十三章 小组工作在中国的实践和反思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对小组工作在中国的发展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对中国的小组工作现状有清醒的认识,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和走向、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有更多的思考。现状工作在中国的实践表明,它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可以在不同的人群中运用。但是小组工作的方法和技巧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挑战,是一个在西方文化中发展出来的价值观如何与中国本土结合的问题,它将经历学习、运用、修正扎根等不同的发展阶段。要求掌握小组工作在中国发展的三个阶段,并能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小组工作在不同人群中的具体运用。本章学习的重点是小组工作在中国发展的不同阶段及其特点,学习的难点是小组工作在中国本土化的反思、面对的问题和挑战。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小组工作在中国的发展阶段(重点)
理解:小组工作本土化的三个阶段;目前,小组工作在中国运用的类型有哪些?小组工作在中国实践的价值与伦理的反思;小组工作在中国实践的工作技巧的反思。
应用:小组工作在中国实践的反思;小组工作在中国的本土化。
(二)结合案例分析小组工作在中国不同人群中的运用(次重点)
应用:结合"单亲母亲自强小组"谈小组工作在家庭中的运用;结合"亲子关系平行小组"谈小组工作在家庭中的运用;结合"老人兴趣小组"谈小组工作在老人群体中的运用;结合"戒毒小组"谈小组工作在其他人群中的运用;结合"智障人士社交技巧小组" 谈小组工作在其他人群中的运用。
(三)小组工作在中国的反思(一般)
理解:小组工作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工作者未具备应有的训练是否构成伦理问题;小组成员甄选的伦理问题;工作者可否表露自己的价值观并要求成员接受;对待小组中的特殊成员的伦理问题;对可否具有双重关系的伦理思考;保密及妥善管理和运用小组资料的伦理问题。
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 考核的能力层次表述
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 教材
1、 指定教材:《团体社会工作》(2001年版),范克新、肖萍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暂定)
推荐教材:《小组工作》,主编:刘梦,副主编:张和清,(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组编),普通高等学校社会工作专业主干课系列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 参考教材
范克新、肖萍主编:《团体社会工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何洁云、谢万恒:《社会工作实践――小组工作》,香港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曾华源:《社会团体工作》,红叶文化事业发展公司2000年版。
李建兴:《社会团体工作》,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79年版。
三、 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助学学时:本课程共4学分,建议总课时72学时,其中助学课时分配如下:
章 次 | 内 容 | 学 时 |
第一章 | 小组工作概述 | 6 |
第二章 | 小组工作的价值观和职业伦理 | 6 |
第三章 | 小组工作理论与小组动力 | 6 |
第四章 | 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及其理论基础 | 6 |
第五章 | 小组的领导 | 6 |
第六章 | 小组的沟通和冲突 | 6 |
第七章 | 小组构成 | 6 |
第八章 | 小组的筹备 | 6 |
第九章 | 小组初期 | 6 |
第十章 | 小组中期 | 6 |
第十一章 | 小组后期 | 6 |
第十二章 | 小组的评估 | 3 |
第十三章 | 小组工作在中国的实践和反思 | 3 |
合计 | 72 |
四、 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
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是:"识记"为20%,"理解"为30%,"应用"为50%。
3、试题难易程度合理:易、较易、较难、难的比例分别为2:3:3:2。
4、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占65%,次重点占25%,一般占10%。
5、试题类型一般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即实务操作题,或叫应用题)、论述题。
6、考试采用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50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合格。
五、 题型举例(样题)
(一)、单项选择题
著名的美国赫尔救济院的创立者是( )。
A、汤恩比B、柯义尔C、克娜普卡D、亚当斯。
(二)、多项选择题
早期小组工作的目标主要是( )。
A、娱乐B、教育C、休闲D、治疗E、复健。
(三)、名词解释题
小组
(四)、简答题
简述社会目标模式的主要观点及其代表性人物。
(五)、案例分析题
请分别从实务技巧的角度,分析要求建设性批评和给予建设性批评的主要原则。
(六)、论述题
论决定小组凝聚力的尺度及小组凝聚力对小组的影响。
湖北自考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