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快学网
网站首页 自考资讯 自考常识 报考指南 备考指南 自考专业 自考人物 政策信息 考务考藉 自考问吧
腾讯财经湖北快学网 > 创业指导 > 正文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王选

2010-12-16来源:本站编辑管理员我要评论()
字号:T|T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王选

  王选(1937年2月5日-2006年2月13日),男,汉族,籍贯江苏无锡人士,生长于上海,九三学社成员,九三学社副主席
 
  1958年9月参加工作,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计算数学专业毕业,大学学历,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全国政协副主席。

  1954年至1958年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计算数学专业学习。

  1958年至1959年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教师。

  1959年至1978年北京大学无线电系教师。

  1978年至1995年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副教授、教授。

  1995年至1996年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方正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1996年至1998年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协副主席,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方正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1998年任九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协副主席,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

  2003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06年2月13日11时许在北京病逝。

  他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和技术负责人。

  生平

  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
 
  1992年,王选又研制成功世界首套中文彩色照排系统。先后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金牌,中国专利发明金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特等奖等众多奖项,1987年和1995年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5年和1995年两度列入国家十大科技成就,是国内唯一四度获国家级奖励的项目。他本人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并多次获全国及北京市劳模、先进工作者、首都楷模等称号,1987年获得中国印刷业最高荣誉奖——毕升奖及森泽信夫奖,1995年获何梁何利基金奖,2001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王选在计算机应用研究和科学教育领域里的重大成就,1991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995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还先后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教育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北京市劳动模范、“首都楷模”等称号,并被授予人民教师奖章。

  1975年,王选对国家正要开展的汉字激光照排项目发生了兴趣。当时国外已经在研制激光照排四代机,而我国仍停留在铅印时代,我国政府打算研制自己的二代机、三代机。王选大胆地选择技术上的跨越,直接研制西方还没有产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针对汉字的特点和难点,他发明了高分辨率字形的高倍率信息压缩技术和高速复原方法,率先设计出相应的专用芯片,在世界上首次使用“参数描述方法”描述笔画特性,并取得欧洲和中国的发明专利。这些成果开创了汉字印刷的一个崭新时代,引发了我国报业和印刷出版业“告别铅与火,迈入光与电”的技术革命,彻底改造了我国沿用上百年的铅字印刷技术。国产激光照排系统使我国传统出版印刷行业仅用了短短数年时间,从铅字排版直接跨越到激光照排,走完了西方几十年才完成的技术改造道路,被公认为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后中国印刷技术的第二次革命。王选两度获中国十大科技成就奖和国家技术进步一等奖,并获1987年我国首次设立的印刷界个人最高荣誉奖——毕升奖,被誉为“当代毕升”。

  王选是中国新一代科学工作者的杰出代表,具有强烈的市场判断力和前瞻意识,被人们誉为具有市场头脑的科学家。

  从1981年开始,他便致力于研究成果的商品化工作,使中文激光照排系统从1985年起成为商品。占领国内报业99%和书刊(黑白)出版业90%的市场,以及80%的海外华文报业市场,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988年后,他作为北大方正集团的主要开创者和技术决策人,提出“顶天立地”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模式,积极倡导技术与市场的结合,闯出了一条产学研一体化的成功道路。

  王选教授倡导团队精神,以提携后学为己任,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年轻的学术骨干,生动体现了一位新时代教师的价值观。

  1993年,王选主动表示自己的创造高峰已经过去,今后的贡献在于培养出超过自己的年轻人。这一年,他把三个年轻人同时推上研究室主任的位子,还随身带个笔记本,记录研究院每个年轻人的兴趣、特长、导师评语和进步,每天都在琢磨如何发挥每个研究人员的潜能,给予他们一个充分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在他的培养下,一批敢于创新、敢于拼搏的青年科学家走到了科研前沿。

  2002年2月1日,和500万元奖金。3月18日,北京大学从并不充裕的经费中拿出500万元,重奖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王选院士,这一奖励在中国高校历史上尚属首次。

  王选语录

  • 科学研究本身就是一种美,给人带来的愉快是最大的报酬,是一种高级享受。
  • 一心想得诺贝尔奖的,得不到诺贝尔奖。不要急于满口袋,先要满脑袋,满脑袋的人最终也会满口袋。要善于“延迟满足。”
  • 当人们对一个新的构思说“Cant do”(做不成)时,最好的回答是“Do it yourself”(自己动手做)。
  • 中国古代有句话,上士忘名,将名利彻底淡忘;中士立名,靠自己的成就把名立起来;下士窃名,自己不行就窃取人家的。我做不到上士,但是我不会为了立名而去窃名
  • 一个好的科学家或企业家首先应该是一个好人,才能带领队伍。什么叫好人?季羡林先生曾说过,考虑别人比考虑自己更多就是好人。这一标准我觉得可以再降低一点:考虑别人与考虑自己一样多就是好人。
  • 我的座右铭是:“多做好事,少做错事,不做坏事”。
  • “伏枥老骥”最好用“扶植新秀,甘做人梯”的精神实现自己“志在千里”的雄心壮志。今后衡量我贡献大小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发现了多少年轻才骏。
  • 中国的知识分子“价廉物美”,但如果长期“价廉”,可能会不再“物美”,要在报酬上充分体现人才的价值。
  • 我对方正和计算机研究所的未来充满信心,年轻一代务必‘超越王选,走向世界’,希望一代代领导能够以身作则,以德、以才服人,团结奋斗,更要爱才如命,提拔比自己更强的人到重要岗位上。
  • 我想,真正的成功,还是要积累,和有绝招。我一直鼓励这些年轻人,需要长期积累和绝招,在年轻的时候就需要一种非常刻苦的精神,而且丝毫不能够急功近利。。我非常赞赏西方一句话,“心里想得诺贝尔奖,反而得不到诺贝尔奖。”我当年做的,根本没有想到金钱上的报酬、名誉上的这种荣誉,这个当时没有想到。所以我始终有这么一种看法:没有长时间的积累,没有好的洞察力和这种执著的精神,想成就大的事业还是有困难的。

   王选同时还是戏曲研究家、活动家、收藏家。生前曾担任全国政协京昆室主任,在他的多方努力下,国家下拨了5000万元资金保护、发展昆曲。2004年,王选先生主持编选了《中国昆曲精选剧目曲谱大成》,汇集了全国昆剧院团半个多世纪以来创作、演出的70部优秀剧目
 
  王选的家里有很多非常珍贵的戏曲资料,有些甚至是孤本、绝版。

  人物评价

  1、柳传志:王选老师是科研人员很好的表率

  
王选老师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同时他在推动高科技产业化方面也做得非常出色。作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他对科技创新一直给予高度关注。他主持研发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我国的新闻、出版行业信息化奠定了基础,实现了印刷革命,使我们国家在这个领域处于世界的前列。他的这种追求不懈的科研精神,对科研人员起到了很好的启发和示范作用。同时,王选院士也是第一批把科研技术推向市场的人,通过创办方正,实现了中文激光照排技术的产业化,不仅实现了经济效益,还带来了思想的变革,推动了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的发展。

  2、何祚庥访谈:中国科技界的一位灵魂人物陨落

  他就评价说,“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真正继承者和开拓者只有王选,说他是当代毕 当之无愧。”何院士得知王选去世的消息后惋惜地告诉记者,王选是当今中国科技界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之一。“虽说当今科技界少了哪个科学家都会照样向前发展,但是王选的去世完全可以说中国科技界缺少了一个灵魂人物。”

  3、湖南科协原副主席杨敬东眼中的王选:勇于创新

  湖南省科协原副主席杨敬东非常难过,他将自己收藏的很多关于王选院士的资料一一拿出来小心翻阅着,他说:“王选院士是位平易近人的科学家,他高尚的人格和对科学孜孜不倦的拼搏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王选院士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发明者,推动了中国印刷技术的二次革命。回忆起与王选院士接触的点点滴滴,杨敬东说,“王选院士有着自主创新的成长历程,提出了很多的前沿观点,而且平易近人、待人随和。”

  4、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痛悼王选:奉献精神激励我们

  黄伯云说,“王选院士首先是一位出色的科学家,但同时他在产业化方面也做得非常出色,他成功地将科技成果、高新技术转化成了生产力,最早把科研技术和产业化结合起来,是我们的典范。”“王选院士以不懈的科研精神和创新的科研方法,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对现在的科研人员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黄伯云评价说,“王选先生的离去,对中国知识届、对国家的损失都是无从估量的。他的奉献精神、他的贡献,将长留在我们心中;他的典范和楷模作用,都将激励我们前进!”

  5、李国杰院士:王选是一位出色的科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国杰对新浪科技表示,王选院士首先是一位出色的科学家,但同时他在产业化方面也做得非常出色,王选院士是最早把科研技术和产业化结合起来的院士。王选院士领导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对中国科技产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李国杰院士说,王选院士在从第一线退下来以后,虽然身体不太好,但是仍然坚持写文章、做报告,培养很多大批人才,这是他的另一个巨大贡献。 李国杰院士同时认为,在当时比较艰苦的条件下,王选院士不懈的科研精神和创新的科研方法,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对现在的科研人员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6、陆首群谈王选印象:坚韧不拔的创造精神

  现任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主席陆首群,他对王选的评价是,“正直,有创造性,同时有坚韧不拔的精神。”陆首群说,王选的激光照排在早年有很大的影响,他本人是一个难得的天才,激光照排技术对整个IT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选不是一个商人,不是一个企业家。”陆首群直言,他在肯定了王选对方正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的同时,也直言王选“在经营方面可能差了一些。”不过,陆首群表示,王选在把方正创造出来后,选择急流勇退非常明智。陆首群表示十分怀念王选,认为他是很了不起的一位科学
 
  7、计世总裁刘九如:王选是首批把科研推向市场的人

  刘九如认为,王选对于技术看得非常远,2004年春天,他还曾拜访过王选,当时王选身体已经很差了,但王选表现出仍然很关注现在的技术进展。对于王选的贡献,刘九如认为,目前国家提倡科技创新,但回顾科技产业20多年的历史,王选绝对可以说是能够立碑树传的一个人;而且,他还是第一批把科研技术推向市场的人,不仅带来了效益,还带来了思想的变革。刘九如表示,王选还有一个贡献,那就是培养了大批的人才,当年北大计算机所及方正集团早期的许多人目前都已成为优秀人才。

  8、资深IT记者刘韧:王选之后 不会再有王选

  王选之后,不会再有王选。从科学到技术再到企业,王选用方正完成了他的科学商业化尝试。历史会汲取其中的经验,让同样的事情更加有章可循。在IT界,直到今天,还没有任何人的研发成就,能和王选的激光照排技术相比。不仅不能相提并论,甚至都不在一个量级上。

  正是这样一种崇高的信念,激励他面对各种困难百折不挠、矢志不渝。他的科研工作始终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得到中共中央领导的亲切关怀。在“汉字精密照排系统”研究的关键时刻,邓小平给予了充分肯定和支持。当彩色激光照排系统在海内外报业领域进入实用阶段时,江泽民亲临北大方正集团视察,给予王选和北大方正集团很大的鼓励。在他的科研工作和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过程中,胡锦涛从多方面给予鼓励和支持。这些关怀、鼓励和支持是他科研创新的巨大动力。在多年交往中,他同中共中央领导结下了深厚友情。

  北京大学中文系王岳川教授最近在“大国形象与中国文化创新”的讲座是这样评价的:

  北京大学教授钱玄同提出废除汉字,提出来之后影响的第一个人就是鲁迅。在接受废除汉字思想之前,鲁迅说中国的文字有三美“形美、意美、音美”,所以鲁迅的书法写得非常好,但接受了这个思想之后,他说了一句惊世骇俗的话:中国的汉字是中国文化中最后一个毒瘤,欲除之而后快。废除汉字的最终目的是汉字的拼音化、拉丁化。蒋介石在三十年代开始实行。解放以后,周恩来总理组织三次汉字简化,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废除汉字。后来,幸亏出现了王选,如果没有他发明了汉字输入法,我们今天也许处在这样的情景中:远看是英文,近看是法文,拿到手上是拼音!这绝非戏谈。

    评论者:      验证码:  点击获取验证码
    如果你对我们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我要提建议

    自考人物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宗旨 - 在线留言 - 加盟合作 - IDC业务 - 百图地图 - 谷歌地图
      Copyright © 1998 - 2010 HBKXW. All Rights Reserved
      武汉盛世图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