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定资料
申论考试的给定资料是若干段材料的组合,这些材料通常是围绕一个主题展开,但也有围绕两个主题的,如2011年湖北等17省联考的人口普查和养老问题、2011年国考地市级的城市化与乡村教育问题、2010年4月联考的市政建设与水价上涨问题、2009年国考的工业发展和粮食生产问题。随着申论考试的不断发展,两个主题的命题方向有不断发展的势头。给定资料字数较多,大致在6000字左右,信息量比较大,在作答题目时需要考生在第一遍粗略快速略读的基础上根据答题需要找准相关的材料,善于去粗取精,能够对其重要信息点予以高度精炼和概括,这就要求考生必须具备极强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辨别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给定资料在内容选取上,多选取时下具有广泛影响力,关系国计民生的热门话题,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内容,这就需要考生在现实工作生活中从国计民生的角度,以国家大政方针政策为指导,多关注社会时事、大事,并形成自己独到而深刻的见解。
这部分因其内容复杂、字数多、逻辑乱的显著特点而成为令很多考生头疼的部分,常常读完后面忘记前面,全篇读完毫无印象,所得信息零零散散。这些都是基本阅读能力不强的表现。本书第二篇会从阅读能力开始,与大家共同提高申论考试测查的各种能力。
正如前面所讲的,阅读申论材料关键是要有“问题”意识。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以具体材料为例:
2011年湖北等17省联考申论材料8:
某电视台2010年9月16日的访谈节目摘录。
主持人:大家好,本月10号,中国社科院发布的调查显示,到203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这使得养老问题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嘉宾S:人口的老龄化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从医学统计来说,人在60岁以后步入老龄,得病率、慢性疾病发生率占60%到70%。人一生中所需要的医疗费用可能在60岁以后,占到一生中的60%到70%。老龄社会的到来,对我们这个国家来说可以叫未富先老,怎么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可能是很严峻的问题。养老不光是期望寿命提高,还应期望健康寿命的提高。
嘉宾S:老年,应该说是每个人都要前进的那个方向,老年并不遥远,它是中年人的明天,青年人的后天。每个年轻人都应想到,我的明天和后天是什么样子。健康是一种储蓄,如果你能够身心健康着,到老年的时候,咱们“年龄的红利”就会拿到的时间更长些,生命的宽度和生命的长度成正比,这一点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想到。我们中国是“百善孝为先”的国家,但对父母的孝顺,不应仅体现在金钱方面,抚养老人的理念,要从对物质需求的满足进而关注精神的追求。其实老人不是说你给他点钱、送点肉就行了,还需要心理抚慰。比如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什么的。我们常说追求生活质量要转换成追求生命质量,生命质量不是单指吃得饱,穿得暖,住得好,还指提高人生价值。老得有所为,有所学,有所乐,这些,做儿女的应该想到。
嘉宾Z:现在有所谓“四老”的说法。一要有老伴,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一个人身心健康的重要载体、重要场所,所以第一要有老伴。第二要有老友,因为从医学来说,一个人有四个以上的知心朋友,寿命能够延长,健康指数能够提高。第三得有老窝,总得有一个自己的居室,自己的房间。第四就是老底,我认为这个老底不是单纯金钱的储蓄,包括什么呢?包括你的身体,你的心理准备,这个心理准备就是要有一些兴趣爱好。有位名人这样说过:人的一生中应该有一些兴趣爱好,这样才能体现生命的价值,如果没有兴趣爱好,就如同生活在荒漠中一样感觉单调无聊。为什么有的人退休后,恨不得自己快些变老?因为过去的门庭若市,一夜间变成门庭冷落,这种角色转换不适应。如果年轻时有兴趣爱好来充实生活的每一天,当角色发生变化的时候,你会仍然感觉到生命的活力,生活的充实。
主持人:刚才谈的,涉及居家养老模式,这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话题,您如何看待?
嘉宾Z:这是现实的选择。特别对于中国来讲,我们人口基数大,老龄人口绝对数比较大。这种情况下,我们依然用传统的居家养老,靠一家一户解决养老问题一定是不现实的。但是由于欠账很多,我们养老院很少,养老机构比例非常低,所以需要社会方方面面加大投入来建立。但即使建立起来了,谁去?其实你可以做调查,有多少老人愿意自觉去养老机构,有多少儿女是心里想但不敢说出口把父母送养老院。
主持人:至少不是主动选择的,一般都是被动的迫不得已才去。
嘉宾Z:这个观念转变是养老模式转变的最大障碍。如果未来一代的中国人在把老人送养老院还是放在家里头的问题上,能够视同跟孝无关,而是哪个更合理、更务实的时候,我想我们养老理念的进步就上了一个很大台阶。现在有些社区有老年饭桌,老人可以不必自己做饭,也有助于降低空巢老人独居的风险。有时候,老人有了问题拿呼叫器都来不及,如果靠社区力量进行有效的统一管理,比一家一户请一个保姆效果不一样,成本也不一样。
嘉宾S:欧洲的发达国家是率先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瑞典是四个人中有一个老年人。像德国、加拿大等很多国家,是集个人、家庭、社区、社会的合力,来为老年人提供一些场所。比如跟附近大学联合,建老年大学,在这里边老年朋友可以学唱歌、学画画、学弹琴。另外,养老院除了有医护人员、有营养师外,还有志愿者。有些国家的年轻人,从中学到大学,一年有一个月到两个月去做志愿者服务,这是国外。国内,上海是率先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地区。在“十一五”期间,他们做了件事情,叫9073工程。90%的老年朋友是居家养老,但是由社区来为他们提供服务,比如社区医生护士巡诊,社区服务人员给生活不方便的老年人提供蔬菜,一周去一到两次打扫卫生,为有些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轮椅等,这是90%居家养老;7%的是靠一些社区的托老所,日间照顾;3%靠社会的养老院。
这则材料现实性非常强,所指出的在未富先老的大背景下我国公众养老压力之大很多人都能感同身受,尤其是很多老人无法安度晚年的现实使很多人感到心痛。这是正常的情绪反应,但一名合格的公务员会抑制住这种情绪,他应该努力寻找这种问题产生的背景和根源,采取一系列措施缓解这一现状。这里要告诉大家作答申论的一条原则——集体主义。从集体的利益出发审视问题,不要被个人情绪干扰。2011年日本地震海啸引发的核泄漏危机引起了我国民众的恐慌,甚至引发“抢盐潮”。对于群众来说,面对危机首先想到的是怎么自保,要做的是抢盐、抢海带;公务员想到的是稳定群众,要做的是加强核科普知识宣传,稳定市场秩序。这归根结底是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区别,审视申论材料一定要着眼大局。
gXdGcVdtRTIbhRopWPU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