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好了吗?我们又要考“四六级”了,汉语的。
·观点碰撞·
湖北快学网 (www.hbkxw.com)特别推荐自考方面新闻,希望和更多自考生一起分享和学习。
■对于母语,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形式上的重视,更是心中真切的爱意和自豪感
如果是单单为了与外语学习“扳手腕”,生生创出这样的考试,难道不可笑吗?
我们作为中国人,从没放松也不敢轻视汉语学习。不论是学校教学、日常交流还是大众媒介,甚至是街边的广告牌,我们接触的、使用的绝大多数都是汉语。可以说,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学习着汉语。不是说专门设立了个考试,就能体现出我们对汉语学习重视了。如果有一天,汉语“四六级”和英语四六级一样,所有的大学生过不了考试就不给毕业证,我相信这对于多半中国学生来说不过是走个过场,而对另小部分人来讲将是个沉重的负担:比如那些来自方言浓重地区而并不专攻语言、教育等相关专业的人。
对于母语,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形式上的重视,更是心中真切的爱意和自豪感。这些都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培养,而不是加以教条式的规定。与此同时,汉语教学人员也不必嫉妒学生们长时间抱着英语词典啃而不是汉语词典,因为“在心中”与“在手中”本就不是一个境界。
(东方)
■更加生动地展示汉语的独有魅力,更加准确地评判汉语能力,完全是语文教学题中应有之义,而不用另起“炉灶”,对一种语言用两种标准
推行汉语能力测试,让更多的人重视汉语学习、提升汉语能力,这个出发点无可非议,但将现行的语文教育与考试体系抛到一边,再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另搞一套,有必要吗?
据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人称,近年来社会上普遍存在“外语热,母语冷”以及汉语欧化、网络语言不规范等语言文化现象,推行“汉语能力测试”,旨在以考促学,推进汉语学习和应用。事实上,现行的从小学到大学的语文教学,难道不更应该积极应对汉语欧化、网络语言泛滥、书面语言不规范的挑战吗?
据介绍,这种测试将“既新鲜又贴近生活”,与以往的语文考试有很大的不同。以往的语文考试通常都是一张卷子了事,而汉语能力测试将通过音频、视频形式模拟生活情境。最让人耳目一新的要数口语表述题,考生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所给的场景或内容进行描述或评论,这不仅从语言逻辑、发音等多个方面测试了口语水平,也考查了临场应变能力。
湖北快学网 (www.hbkxw.com)特别推荐自考方面新闻,希望和更多自考生一起分享和学习。
让考试更加科学、更加生动、更加贴近现实生活,这样的先进理念不应该运用到现行的语文教学、考试中吗?为什么这种能力的测评不能在学校内一并完成,而要在学习多年汉语后,为了取得一纸证书,又得根据“汉语能力测试”的标准重新学习?
让汉语学习与运用得到社会的重视,现行语文教学责无旁贷,更要在实践性、时代性和实用性上下功夫。因为,语文教育就是要让人具备运用汉语的实际能力。而更加生动地展示汉语的独有魅力,更加准确地评判汉语能力,完全是语文教学题中应有之义,理应融入对于现行的语文教学、考试的改革之中,而不用另起“炉灶”,对一种语言用两种标准。否则,就只能本末倒置,事倍功半。
(尹于世)
■让“汉语能力测试”来得更猛烈些吧
好比英语“四六级”考试,尽管被一些人所非议,但是给中国带来的英语“风暴”确实鼓舞人心。这项能力测试的成果,是一些人接触并学习了英语,甚至能够说一口流利的英语。由此可见,“汉语能力测试”的良好效果也是可以预见的。
近年来,汉语一直遭受国人的冷遇。出口词不达意,动笔写得歪歪扭扭,让汉语的形象大打折扣。作为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一直以来汉语在世界上的影响也非常有限。倒是如今不少外国人不但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还能写上一手工整的汉字。如此强烈的反差,恐怕会让人心生愧意。
笔者认为,“汉语能力测试”值得期待,公众不妨理性对待。就让“汉语言能力测试”来得更猛烈些吧!
(陶沙)
■拒绝收费的“回炉重造”
据说上海、江苏、云南等地即将试点“汉语四六级考试”。仅仅是因为现在外语渐盛而汉语趋弱吗?即便实情如此,考试就能解决问题吗?君不见,驾校丑闻频出,马路“杀手”成群;君不见,大学英语四级早已挂钩本科学位证书,又有多少毕业生能够把英文说溜?当然,某些考试的确必要,但是大家从幼儿园、小学开始,直至高中、甚至到大学,学了那么多年的语文课,高考第一天考的也是语文,等到上了班,当了编辑、当了老师,倘若哪一天突然收到通知,说“明儿必须得去考个汉语四六级”,不是一件很 “杯具”的事么?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也是国人生存生活最基本的一种技能。作为中国人,我们有责任将它发扬光大。但是这种最基础的技能,本应在求学阶段就打好基础。最好别等大家都工作了,再把人拉进“要工作就得有资格,要资格就得参加考试,要考试就得花钱”的复杂经济圈。如果非得回炉重造的话,那么请把“汉语四六级考试”做成一项免费或非营利的考试项目,公开经费运作,同时鼓励国民阅读吧!
(吴劼珉)
■汉语“四六级”考试只是增加一道枷锁
国人之所以重视学英语,并不是英语多么招人喜欢,而是英语考试和利益息息相关:不拿到相应的证书,就拿不到毕业证、评不了职称。要是能够取消这些不合理的规定,估计学外语的温度一下子就会降下来。
在大学校园,学生们要把30%-40%的学习时间用于英语学习,但“学成”之后,大部分人可能一辈子都不需要看英文文献,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如果说英语的四六级考试是套在大学生身上的一道枷锁,我们的解决办法应该是拿下这道枷锁,而不是自己也做一副加上去。
(刘昌海)
■学生的书包又要加重了,就业的门槛又要增高了,各种辅导机构又要发财了
据报载,被称为汉语“四六级”的汉语能力测试即将在上海等地先行试点,笔者脑中的第一反应是:学生的书包又要加重了,家长的钱包又要变瘪了,就业的门槛又要增高了,各种辅导机构又要发财了,死记硬背的应试队伍又要变得庞大了……
这让人不禁回忆起了大学时代学习英语的经历。每天1—2小时的晨读可谓风雨无阻,最后终于拿到了大学英语考级证书。被教授赞为“口语流利”的笔者,有一次和老外聊天,对方翘起大拇指说:“你们中国人学英语真刻苦,语法结构太完美了!可惜就是听不大懂……”笔者当场尴尬不已——这就是10多年苦读英语的结果吗?
各种类型的考试,犹如一台台智能粉碎机,破坏了学生的想像力,将他们变成快速解题的高手,却不见得是实际应用的能手。如今,又增加了一个项目,莘莘学子又将耗费更多的精力,削减少得可怜的睡眠时间来应对汉语“四六级”。对于各类辅导机构而言,倒是一个重大喜讯,因为他们又可以开设讲座、出版辅导资料、捎带解决些就业问题了,这恐怕也是汉语“四六级”的另一种贡献吧!
(任飞)
·国外有没有母语考级?·
英国
有考试但没有考级注重学习英语文学
据英国教育部的发言人杰尔斯·曼森介绍,“英国人也要考英语。不过这个考核在年轻人上大学前就结束了”。这指的是英国人在15岁到18岁就读中学期间需要参加的两次重要考试。在这段时间里,英国人所接受的教育完全由国家财力负担。
据英国专长学校联合会华人项目官员李洁华女士介绍,没有听说过英国有针对公众的全国性英语能力考试,不过16岁以下的学生都要参加全国统一的GCSE英语测试(普通中等教育证书)。GCSE相当于中国初中毕业证书。学生年龄为15周岁及以上,学生在课程结束时参加这项考试。这是英国中等义务教育的强制性课程。
此后三年,英国人需要准备“高级水平”测试,这相当于中国的高考。不过这个阶段的英语测试不再是识文断字,而是上升到“英语文学”的层次,为那些未来计划致力于文学艺术研究的人提前打基础。
巴西
重视母语纯洁规范并无专门考级制度
巴西教育部有关官员表示,虽然没有类似考级的考试制度,但是巴西采取了其他措施来加强国民语言素质和能力。主要有两个重要的评估测试制度。第一个是2007年巴西制定的“基础教育发展指数”,其中一项就是语言的应用能力,测评对象是全国所有城市公立学校四年级到八年级的学生。第二个是“全国中学生统一考试制度”,创建于1998年,每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一次普考,其目标是评估中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言教学质量。学生可以自愿参加,成绩作为大学入学考试的参考。
日本
日语测试分为七级考级非官方不营利
据日本“日语测试委员会”事务局局长原民也介绍,该委员会已成立5年,每年春秋两季在全国范围进行测试,至今已有36万人参加测试。测试从7级至1级难度逐步增加,内容包括字、词、句、文章、语法和敬语等。
测试成绩3级以上者,在大学考试录取时可以作为加分或参考。但多数大学只作为能力判断参考。
测试成绩在求职面试中也是重要参考。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2010年相关调查显示,81.6%的企业录用时最重视“交流能力”,并连续7年成为企业面试时最重视的项目。在“交流能力”中,能否正确并熟练使用敬语成为重要指标之一。
“日语测试委员会”并没有官方背景,日语测试是文部科学省援助的事业,赞助单位还包括媒体、出版社和经济团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