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目标
“十二五”工业达3万亿
《规划》明确规定了“十二五”我市工业发展的路径,即以电子信息产业为龙头快速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工业转型升级的速度;以高端研发制造和加工贸易结算等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增加产业附加值,提高工业转型升级的质量;以垂直整合为突破口,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工业转型升级的效益;以两化融合为切入点改造传统产业,提高转型升级的效率。
沐华平说,通过转型,我市“十二五”期间的工业发展目标为,工业累计投资15000亿元;工业销售产值确保25000亿元,力争达到30000亿元;工业在全国位次上升2~3位,轻重工业比重调整为4∶6。
届时,作为龙头产业的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将达万亿,建成全球最大的智能云端产业集群,成为我市重要支柱产业,将重点实施“云端计划”,即打造2亿台级电子终端产业基地、百万台级服务器的云计算中心。
此外,我市汽车、摩托车行业将继续巩固行业优势地位,预计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6000亿元;数控机床等重大装备行业基本建成现代装备制造高地,届时实现销售收入4000亿元。
规划还显示,“十二五”期间,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新增就业150万人以上;在工业对外开放方面,利用外资累计200亿美元;在创新能力方面,企业R&D(研发)支出占销售收入之比力争达到1.2%。
转型战略
把重庆置于全球格局
沐华平介绍,编制这一《规划》,是希望把重庆放在全球制造业大环境和全国生产力布局当中,“跳出重庆看重庆”。
他解释,工业是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最根本的源泉。此前一些西方国家想重视服务业、去工业化,后来却带来了就业率不高、没有制造业支撑的服务业内涵不够等问题,如今,这些国家又都重拾工业发展策略。
“现在,制造与相关的创新、研发、供应链等都被发达国家控制,现在他们不仅制造高档产品,中、低档产品也做了。”沐华平说,这种情况下,促使中国工业、重庆工业转型,从制造业向制造与创造并举发展。在转型升级战略目标的设定上,《规划》明确提出“民生、开放、集群、创新、低碳、智能、融合”等关键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