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轻松过自考 一生研究献医学——访协和医院原护理部副主任毛秀英
阳春三月的一个清晨,明媚的阳光洒在身上,令人心旷神怡,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清晨,我们按响毛秀英女士家中的门铃。干练、清爽、温暖,初春阳光一样的感觉,就是毛女士给我们的第一印象,这让人无法看出她的真实年龄。她热情招呼我们进了客厅。
几幅字画、几张沙发、一套桌椅被主人巧妙地安置在并不算大的客厅里,流露着一种简单的典雅。我们的谈话就在这样的氛围中开始了。
湖北快学网 (www.hbkxw.com)特别推荐自考方面新闻,希望和更多自考生一起分享和学习。
采访前我们就得知,毛女士是46岁时才参加的自考,当时算年龄最大的一位,所以我们早已准备好倾听一段“起三更,睡五更”“头悬梁、锥刺骨”的无奈与感慨。不料毛女士的讲述令我们尤为惊讶:“我是用了两年半的时间通过自考的。”
毛女士是65年协和中专毕业的,多年来一直从事护士行业。“喜欢这行,更喜欢钻研这行,随着职位的变化和上升,也就越来越感到知识的贫乏,所以当年就报了自学考试。目的很单纯,就是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护理知识,将护理专业做得更好。”
“另外,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家庭的影响,我爱人是协和医大八年制本科毕业生,”说到爱人,她的语气里洋溢着自豪与骄傲,“他对工作很是认真负责,事业上非常成功,是个重学习重研究的人。当年我们家的电视除了新闻联播时看会儿,其余的时间几乎废掉了。协和医科大学属于高等学府,可他依然在不间断的在充实着自己的知识库,应该是他这种孜孜不倦也给了我很大的后劲和韧劲。”
就是在这样的动力和影响下,毛女士开启了自己的自考之旅。不仅如此,作为妇产科科护士长的她,还发动科内其他四位护士长一同报名参加。只有毛教授第一次考试报了三门,结果均顺利通过。另外有一位护士长过了一门,其他三位一门没过,最终都放弃了。
湖北快学网 (www.hbkxw.com)特别推荐自考方面新闻,希望和更多自考生一起分享和学习。
究其原因,她则有着自己的一套巧妙的学习方法:“当时虽然我已经46岁,但自己感觉脑子还好用,加上我的实践经验比较丰富,信心比较十足。当然,仅靠这些是不够的,关键还是看自己的付出。我自认为还是比较会用时间的,平时复习时,我把一些需要记忆的东西自己念着用录音机录下来,然后上下班的路上、买菜的路上、做饭的时候都可以一边听,一边记。我从不死记硬背,理解性记忆是最容易记住记牢的。充分利用两年半的课余时间,晚睡早起,不休节假日,再加上考前一个月的冲刺,基本上就可以通过了。”
“那英语呢,对于放下书本多年的您来讲,应该算个难题吧?”我试探性的问道。
“应该说是个难题,但我起步较早,70年代初的时候,掀起了一阵跟广播学英语的高潮,我也就参与其中了。那时我爱人还在青海,他就写信跟我说:“学就要坚持到底,否则一分钟也不要浪费!”87年还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培训中心学习一年,紧接着,88年的时候又去美国进修了半年,所以英语这门我考得还可以。”
就这样,凭借灵活的学习方法和扎实的知识基础,加上自己的努力付出,毛女士用了仅仅两年半的时间通过了《护理学》专科的所有考试,13门课程中有三门过了两次,其他都一次性通过。
毛女士想都没想到,就是自考的大专学历,为她以后的职场人生点下了画龙点睛的一笔。
湖北快学网 (www.hbkxw.com)特别推荐自考方面新闻,希望和更多自考生一起分享和学习。
93年考完自考后,94年协和医院就开始了职称的评选工作。护理高级职称的要求之一就是至少要有大专学历。凭借丰富的经验、十余篇护理论文和自考大专文凭,毛女士光荣晋升了副主任护师,成为解放后毕业护士中获得的高级职称的第一人。“自考对我后来的工作、研究都起了很大的作用,它使我思路更加开阔,整体的文化素质上了一个台阶,对思维,对学术的要求也提高了。” 1996年到2002年一段时间里还兼职做了北京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护理管理考试命题老师。
正是因为晋升副高职称,毛女士被调到护理部,成为协和医院护理部副主任。主要负责过护理教学、护理研究和临床护理等工作。这样的经历与环境,使她在护理领域里愈扎愈深。
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开始关注职业防护,多年来的努力与研究,填补了中国护理职业防护的空白。
99年毛女士等人参加了百特公司组织的外国专家讲座,主要涉及的是密闭式的输液系统,并强调了在为肿瘤病人化疗时应该使用输液袋——采用密闭式输液,这样对议员环境、对护士职业安全都是有益处的。“这次讲座给我很大启发,以前我在妇科肿瘤病房工作过一段时间,当时护士受化疗影响,经常会出现脱发、口腔溃疡、血相低等不良反应。多年来一直想解决这个问题。可总是投医无路。”听了这次讲座后,她翻看了大量资料,作了系列的调查,最终写出了多篇关于化疗防护的文章。其间还发现针刺伤对医护人员的伤害性以及感染经血传播疾病的相关研究性,于是又开始相关针刺伤的课题调查研究。
以上两个课题的研究在医学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多次接受媒体采访。关于化疗防护的研究曾被《光明日报》《北京青年报》等媒体报道,相关信息还被《健康报》登在栏眉位置。而且“我国化疗防护现状调查”和“针刺上防护系列研究”分别获得了北京协和医院2001年度优秀论文奖和北京协和医院2002年度科研成果三等奖。
“在查文献时,我发现中国的此方面的文章特别少,关于针刺伤的只有几十篇,化疗防护方面的文章也不多,多数都是翻译国外的作品,研究兴文章很少。而国外从七、八十年代就已经在医疗防护方面有所研究了。整个研究领域我国至少落后了二、三十年。这可能和国内外的价值观有着很大的关系。由于我们所受的传统教育要求我们是: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苦,不怕死。当今社会的最大特点是以“人“为本,突出人文关怀。在医院里“人“不应该只是病人,包括我们医护人员自己。98年在美国召开了首届“护士健康与安全”国际大会,会议突出的口号就是”caring for ourselfth-to care for our pations”,非常明确,为了关爱病人,我们应该首先关爱自己。所以在这个领域,我们还是很落后的,是空白,真的应该填充一下。”
2002年4月,毛女士从协和医院护理部副主任的岗位上退下来,正式退休。
2003,恶魔般的“非典”席卷中国,不少医务人员因诊治病人感染了非典病毒,医疗防护理念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毛女士调侃道:“当时,我的朋友都在说在职业防护方面我有先见之明,呵呵。”
2003年8月份,紧跟非典之后,广东省有一病人被检查出艾滋病毒,使9位抢救他的医生身陷险境。从报上看到这个消息后,毛女士立即从北京给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打电话,关切地询问9名医务人员的情况,谈了自己的看法,咨询后将协和医院感染科专家的处理意见传给他们。“艾滋惊魂”事件再次敲响了职业防护的警钟。
就是在那一年,毛女士的名字在医学界也声明鹤起。作为安全理念宣传者和护理专家的她成为BD公司、贝朗医疗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国药集团联合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等等各大公司的座上嘉宾,经常赴各地进行职业安全知识的演讲,02年退休以来,共演讲了80余场,几乎是每月都要出去几次。
“已经退休了,这么折腾不觉得累吗?”
“做了一辈子护士工作,从心眼儿里讲,我非常爱自己的职业,自然了,也就希望能为这个职业中的人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儿。”说到这时,毛女士的语气有些淡然,里面的真挚与热情却让人体会得淋漓尽致。
依然是在2003年,毛女士与美国的公共卫生博士、专门从事损伤防控的流行病学家Janine Jagger取得了长期友好联系,并从她那借鉴了很多国外关于医疗防护的相关知识,更加系统完善了自己的课题研究理论。为了使医护人员更方便快捷的得到各地及时的医疗防护咨询,毛女士还与退休的中华护理学会的于荔梅共同成立《世华昭护理研究发展中心》并创办了专门刊登各种防护信息以及国内外最新护理信息的双月刊《护理资讯》,也是颇受医护人员的好评。
2004年,毛女士的课题研究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其实我早就听说第六届卫生保健工作者职业卫生国际大会要在日本召开,由于是关于卫生保健工作者职业卫生与安全等方面的,所以我对它特别的关注,也特想参加,但是,因为已经退休了,没有人提供经费,只有通过网络时刻关注它的信息。可就在04年的6月份,网上竟然打出了通知:可以申请资助。当时我马上就把自己的研究课题和相关文章通过电子邮件发过去了。第二天就收到回信,说非常欢迎我到日本参加会议,我的文章题目和他们的主题非常吻合,但要了解我研究的详细情况。紧接着我有把我所研究课题的具体材料传给他们,最后他们答应给了我资助。参加那次会议的313名代表来自42个国家,中国代表是7个人,其中三个人是在日的中国留学生,另外三名分别是:卫生部李泰然助理研究员、北京大学王生教授、复旦大学傅华教授,还有一个就是我了,也只有我自己是投稿才得到的这个机会。参加这次国际性会议,不仅证明研究课题得到国际上的认可,而且也令我的学术水平上升了一个台阶。”
“能出这样的小成就,还是要感谢自考的!”最后,毛女士由衷地说道。
短短两个小时,我们纵观了毛女士口中“一名护士的一辈子”,可以说这是不断学习的一生,是勤于钻研的一生、是甘于奉献的一生。虽谈不上惊涛骇浪,却也是颇有成就。毛女士足以称得上是发起我国医务人员职业安全运动的先驱者。
如今,已然60岁的毛秀英女士依然马不停蹄的奔走于各大城市之间,给护士们讲解着职业防护知识。我们衷心祝她一路好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