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偏僻之地,幼年恰逢十年动乱,王振光高中毕业时连ABC都不知为何物。时过境迁,他因自考与北京大学结缘,一头扎进英语学习、英语教育的殿堂。当记者见到王振光时,他已成为国内较知名的英语教育专家、北京福来得学校校长。尽管已拥有北大硕士证、高级经营师证、世界诗人大奖证书,但王振光始终没忘了自己的出身。当着记者的面,他从柜子里拿出一个厚牛皮信封,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个32K红本子,轻轻打开,里面是王振光1986年取得的自考英语大专毕业证。他深情地说:“我获得过很多比它规格高的证书,但我还是最钟爱它,因为自考的那段岁月才是我人生飞跃的起点。”
山村里的英语天才
1962年,王振光出生于湖南省洞口县的一个偏僻山村,从小就很聪明,学习成绩一直拔尖。但由于地处偏远地区,加上特殊年代的耽误,王振光1977年高中毕业时,英语基础几乎为零,26个英语字母都记不全。
高中毕业后,王振光回家乡务农,当年参加了高考,顺利考入了湖南省邵阳师范学校。学校里当时有个“英语特长班”,王振光为能上这个班,参加了测试26个英文字母,王振光写错了2个,失去了录取资格。王振光连夜给老师写信,表明了自己学习英语的决心。老师被这个孩子感动了,破格录取了他。进入“英语特长班”,王振光还没高兴几天,便又跌入低谷。他几乎什么也听不懂,跟不上老师的步伐。但两周后,老师和同学却发现王振光成了班里的英语天才,几乎什么问题都难不倒他。“其实,我哪是什么天才,只不过我发现了一个学习英语的好窍门,那就是背书。”王振光解释说。王振光从此迷上了背书,最多的时候一天背6课,随后,他把整个高中至大学三年级的英语教材都背得很熟,他从此找到了自信和乐趣。
师范毕业后,王振光回到乡村中学开始了教书匠生涯。尽管他的英语基础很好,但为纠正读音,他迫切需要一位好的口语老师。山乡僻野,哪能找到英语口语老师呢?王振光决定买当时近乎天价的录音机。王振光告诉记者:“那时一台松下牌录音机要1850元,而我的工资每个月才28.5元。为了买这台录音机,我花掉了全年工资,家里宰了两头猪,特意跑到邵阳市才买到的。”有了这个“好导师”后,王振光学习英语如鱼得水,听完了,就到中学后面的田野里大声背诵,常常引来村里看热闹的孩子们围观。
考入北大的自考生
顶着山村英语天才的称号,带着山村中学教学实践积累,1985年,王振光被送到邵阳教育学院进修。为提高学历,王振光加入了自考大军。“那时高自考开考不久,很多教材都买不齐,更别提参加辅导班了。”王振光回忆起那段岁月时收起了脸上的笑容。一方面修读学院课程,一方面还要报名参加自考,王振光忙得很充实。好在王振光英语基础很扎实,自考的课程大都是一次性高分通过。为了拓展课外实践和结交更多的自考学友,王振光先后在校园里组建了英语角,王振光独特的英语学习方法和拼搏精神,吸引了校内外很多学友慕名而来。一年多的努力, 1986年王振光便拿到了自考英语专业大专证书。
自考磨砺出的自学能力使王振光更加自信,他给自己定下了考北大研究生的目标。这在别人看来几乎是天方夜谭,但王振光却把它付诸实践。辛勤的汗水没有白流,1990年9月,王振光自豪地迈进北大燕园,开始了令人羡慕的研究生生涯。北大资深教授、原英语系主任胡壮麟是王振光的导师之一,对录取王振光曾有很高的评价:“他虽然非科班出身,但经历非同一般,悟性很高。”
王振光在北大期间曾创建了“读书法研究会”,担任会长,向大家推广自己的读书方法,研究会还吸引了16名外国留学生参加。
|